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舶首航成功
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舶首航成功
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舶首航成功全球首艘纯(chún)氨(ān)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(shìfàn)船舶“氨晖号”28日(rì)在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成功。这标志着氨燃料在船舶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,为航运业节能减排、绿色发展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全新路径。
6月28日,“氨晖号”在(zài)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(shè)
氨是当前化学工业一大重要原料,由于其高能量密度,以及不(bù)含碳(hántàn)元素、完全燃烧后仅产生水和氮气的特性,氨燃料应用潜力巨大,被视为航运脱碳(tuōtàn)的“潜力股”,近年(nián)来日本、挪威等国的多家航运公司纷纷投入氨动力船舶的研发。国际能源署报告预计,到2050年氨将(jiāng)占航运能源需求的45%。但(dàn)氨燃料的应用也面临着点火难、燃烧不稳定等挑战。
此次首航的(de)“氨晖号”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(yánjiūyuàn)与旗下的深圳海旭(hǎixù)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研发,搭载一台200kW的高速气体内燃发电机组、2台100kW推进电机及双桨推进系统,满载50吨,额定航速(hángsù)为10节。
6月28日,“氨晖(ānhuī)号”在(zài)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合肥综合性国家(guójiā)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(安徽省能源实验室)氢(qīng)能源和氨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殿武介绍,经过两年多的研究,团队攻克了纯氨燃料等离子点火技术、纯氨燃料持续燃烧(ránshāo)技术、氨气(ānqì)高效催化裂解产氢技术、氢氨混合气体燃料在气体内燃机高效燃烧及控制技术等多项(duōxiàng)关键核心技术,自主研制了纯氨燃料燃烧器、多型号氨气高效催化裂解产氢装置(zhuāngzhì)等系统装备。此次下水试验实现了纯氨燃料的稳定充分燃烧、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和氮氧化物的有效控制等预期目标,充分验证了氨氢融合燃料未来(wèilái)可(kě)推广应用到海洋运输、陆上交通、工业和生活锅炉以及固体燃料电池(diànchí)等领域。
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表示,纯氨动力示范船的(de)成功运行,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(gāoxiào)的水上(shuǐshàng)交通能源体系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,未来纯氨内燃机发电机组如果能达到兆瓦级,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,在“双碳”战略(zhànlüè)背景下意义重大。
6月(yuè)28日(rì),“氨晖号”在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6月28日,“氨晖号”在(zài)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(shǒuháng)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6月28日,“氨晖号”在安徽合肥(héféi)巢湖水域首航(无人机(wúrénjī)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6月28日,“氨晖号”停靠在(tíngkàozài)码头,准备在安徽(ānhuī)合肥巢湖水域首航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全球首艘纯(chún)氨(ān)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(shìfàn)船舶“氨晖号”28日(rì)在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成功。这标志着氨燃料在船舶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,为航运业节能减排、绿色发展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全新路径。
6月28日,“氨晖号”在(zài)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(shè)
氨是当前化学工业一大重要原料,由于其高能量密度,以及不(bù)含碳(hántàn)元素、完全燃烧后仅产生水和氮气的特性,氨燃料应用潜力巨大,被视为航运脱碳(tuōtàn)的“潜力股”,近年(nián)来日本、挪威等国的多家航运公司纷纷投入氨动力船舶的研发。国际能源署报告预计,到2050年氨将(jiāng)占航运能源需求的45%。但(dàn)氨燃料的应用也面临着点火难、燃烧不稳定等挑战。
此次首航的(de)“氨晖号”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(yánjiūyuàn)与旗下的深圳海旭(hǎixù)新能源有限公司联合研发,搭载一台200kW的高速气体内燃发电机组、2台100kW推进电机及双桨推进系统,满载50吨,额定航速(hángsù)为10节。
6月28日,“氨晖(ānhuī)号”在(zài)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合肥综合性国家(guójiā)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(安徽省能源实验室)氢(qīng)能源和氨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殿武介绍,经过两年多的研究,团队攻克了纯氨燃料等离子点火技术、纯氨燃料持续燃烧(ránshāo)技术、氨气(ānqì)高效催化裂解产氢技术、氢氨混合气体燃料在气体内燃机高效燃烧及控制技术等多项(duōxiàng)关键核心技术,自主研制了纯氨燃料燃烧器、多型号氨气高效催化裂解产氢装置(zhuāngzhì)等系统装备。此次下水试验实现了纯氨燃料的稳定充分燃烧、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和氮氧化物的有效控制等预期目标,充分验证了氨氢融合燃料未来(wèilái)可(kě)推广应用到海洋运输、陆上交通、工业和生活锅炉以及固体燃料电池(diànchí)等领域。
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秘书长王俊利表示,纯氨动力示范船的(de)成功运行,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(gāoxiào)的水上(shuǐshàng)交通能源体系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,未来纯氨内燃机发电机组如果能达到兆瓦级,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,在“双碳”战略(zhànlüè)背景下意义重大。
6月(yuè)28日(rì),“氨晖号”在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6月28日,“氨晖号”在(zài)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(shǒuháng)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6月28日,“氨晖号”在安徽合肥(héféi)巢湖水域首航(无人机(wúrénjī)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6月28日,“氨晖号”停靠在(tíngkàozài)码头,准备在安徽(ānhuī)合肥巢湖水域首航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